(相关资料图)
亲爱的朋友们,我是木瓜。 在前几节课里,我们讲了几组穴位推拿手法,分别是一窝风和外劳宫,清天河水和平肝清肺,退六腑和运八卦,脾经和胃经,小天心和二马穴。这节课,我们接着讲儿童的另外两种发热问题和两组穴位。小儿除了常见的外感发热和食积发热,还有两种发热也不容忽视,我们心里一定要明白,发热是身体有情况的外部反应,第一时间要去找原因,而不是盲目地去退烧。阴虚发热的表现是:午后低热,手足心热,心烦易怒,盗汗,食少消瘦,舌红少苔或苔剥,脉细数,指纹淡紫。用简单的话来总结就是一般在下午开始发烧,温度一般不超过38.5度,手脚心热,舌红少苔等。这种发热的原因一般是阴虚引起的,小儿为纯阳之体,容易出汗多、发热多,如果长期体内阴液亏虚,不能滋润,不能制阳,就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。比如阴虚容易生内热,当孩子阴虚时,就会出现各种干。阴就是津液,体内的津液少了,就容易上火。现代的孩子很多都有这样的问题,阴虚内热通常有以下症状:我们的推拿思路是滋阴清热,处方为:清补脾,二马,清天河水,推涌泉。作用:清补脾健脾和胃,增进饮食;揉二马滋补阴液,壮水制火;清天河水清心除烦,以退虚热;推涌泉引热下行,以清虚火。加减法:如果遇到久热不退可以加分阴阳(分阴阳我们会在以后的课程学到),大便稀溏加揉外劳宫。这组推拿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,无论孩子有没有发烧,如果阴虚严重,我们可以用这组推拿作为日常保健,每周做两次即可。这种发热一般都因为摔倒或其他原因惊吓、惊恐后引起发热。这种发热伴有面色发青,枕后热,耳廓冷,惊悸哭闹不安,睡眠易惊醒,或者睡中手足乱动等。惊恐发热并不很普遍,但是他有一个重要的特点,就是发热时枕后热而耳廓冷。我们的推拿思路是清热镇惊安神,处方是:推上三关,下取天河(向下推天河水,即离心性推之,与清天河水方向相反)。作用:先推三关使惊热外散,然后向下推天河水,谓之下取天河以清心火,安神志,退惊热。如果惊悸严重加小天心,大便稀颜色绿者加外劳宫。发热时的护理,本书有四条,我将图片拍下来大家可以参考。1、随天气变化加减衣服,以防感冒。2、合理喂养,不可乱吃肥甘肉厚的食物,以免伤食积滞。3、发热时多饮水,给予清淡饮食。4、高热不退者,一日可以推拿2-3次,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,勤测体温,以免贻误病机。我要补充的,是我在日常护理中总结的经验,非常有用且实操性强。第一,发热时第一时间寻找原因,并且肉鱼蛋奶全禁,熬大米汤油补充水分。饿了可以喝大米粥加素菜。这么做的原因是,现在的孩子普遍积食严重,一直处于超量的状态。一旦发热,脾胃的运转就会变慢,我们要做的就是减负,帮助脾胃的小轮运转。第二,一定要摩腹捏脊加提捏大椎,这个可以一天多做几遍,目的是帮助肠胃蠕动排便退烧,捏脊做到位会让孩子疼痛出汗,也能起到退烧的作用。第三,如果有呕吐头痛的症状,可以用清胃手法,也可以用霍香正气水敷肚脐,或者直接喝半支霍香正气口服液。第四,出汗后注意不要洗头洗澡,可以用热毛巾擦试全身,注意保暖。第五,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,有些家长觉得发烧是一件很紧要的病,但只要烧一退,就要给孩子大鱼大肉的补。结果越补越糟糕,往往没过两周孩子又生病了。发烧只是一种现象,背后的原因往往都是吃多了或者冻着了,不管是哪一种,孩子的脾胃都是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来修复的。我们不但发烧期间要清淡饮食,高热之后还要持续一周注意孩子的饮食,让他得到充分的休养。每一次生病,都是孩子调整自身体质的绝好机会,如果我们能利用这样一个机会帮助宝宝调整好他的脾胃,那么接下来的一段时间,孩子会吃得好、睡得香、大便通畅,还是会很快长起来的。列缺位于手腕两侧的凹陷中,这个同针灸的列缺穴不一样。操作:用拿法,以拇、食两指按住列缺穴相对用力拿按,一紧一松,反复增减用力,拿5——7次,也可以根据病情,拿至苏醒或出汗为止。作用:发汗解表,开窍复苏。主治:惊风、癫痫发作时的急救。风寒感冒、风寒头痛可以拿之取汗,助痘疹发表等。这个穴位一般我们会在明显的风寒感冒发烧时用上,辅助退烧。部位:位于前臂桡侧(与大拇指同侧),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条直线,属长线型穴位。操作:推三关,用食、中两指并拢,自腕横纹向上直接到肘横纹头的曲池穴,称推上三关。次数:1000——2000次(5——10分钟)作用:培补元气,助气活血,温阳散寒,发汗解表主治:先天不足,表虚自汗,麻疹不透,小儿瘫痪等,虚寒证皆适宜。补充一点,推拿中我们会发现一些阳虚体质的孩子,如果鼻炎发作,推三关时皮肤薄层下面会有颗粒感,这时候可以多推一会,起到温阳散寒的作用。我是木瓜,喜欢读书,擅长小儿推拿,准备用六个月的时间用自己的方式,教大家学习小儿推拿。